您好,欢迎访问山东师范大学育才培训中心高考培训部联系我们|学校简介

最新公告
高考50天倒计时 || 手握这份最全高考家长助考清单!不急、不慌、不紧张!
发布时间:2021年04月18日 作者: 浏览次数:

在剩下的51天里除了考生,最紧张的莫过于家长了,很多家长可能比孩子还要紧张!甚至已经不知道那些是家长应该做的了!那么,高三家庭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?如何更合理安排这段时间?尤其是家长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,才能帮助孩子实现愿望,圆大学梦?考试的成功需要考生具备:稳定的心理、健康的身体、常态的生活、扎实的知识,缺一不可,而这些处处含有家长的影子。考生家长具体能做什么呢?这份清单让你不急、不慌、不紧张!

实现1个成功目标

我们每天想着考取名校,这是一个大目标,但我们是否想过在大目标之下的具体小目标是什么?优秀的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。家长与考生在面对考试时,不妨设定三个目标——

第一是理想目标

理想目标是考生的最终梦想,可能有一定难度,例如考入心仪的学校。理想目标具有召唤性与激励性。

第二是现实目标

就是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,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。现实目标可以起到定心作用。如果孩子因为考试的压力感到紧张,那么家长不妨帮他把目标降一降,保二争一,保二就是退路,目标范围宽泛了,压力就小了。当然,家长也不能完全没有要求。如果对孩子说随便你怎么考。那孩子会觉得你已经放弃了,自己也会产生松懈。

第三是托底目标

就是以防万一的准备。万一考砸了,提前有准备就不会惊慌失措。托底目标可以起到消除后顾之忧的作用。

总之,我们需要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,既一个目标又两手准备。

创设2个学习环境

对考生来说,在应考的日子里,有两个重要的学习环境: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。

1.家庭环境:温馨而宁静

温馨是指有家的感觉,可以让孩子获得能量和支持的。宁静是指家里不要有太多的噪音,让考生能够安心。但是,千万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。有一位家长说,她家考前做了家庭静音工程,我们在家里像做孙子一样。走路轻轻地,电话拆了,抽水马桶不能放,楼上有动静我们都去打招呼。这样也是不对的。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可能一点声音都没有。考生对声音的过分敏感是内心压力的表现。所以,我们家长不应该去迁就而应该去疏导。

2.学校环境:紧张而有序

考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互相影响和彼此支持。随着环境的变化,考生的情绪也会出现起伏。学校不宜过分地渲染中高考成功对人生成败的意义。学校采取军事化的管理,打造铁笼式的环境,只会带来压力山大的负面效果。

关注3类考生

对学生不能一刀切,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水平状态。事到如今,每个学生必须把握自己的状态,考出自己的水平,达成自己的目标,获得自己的成功。家长不仅要将孩子与同龄考生进行横向比较,更要关注孩子在自我发展中的进步和提高。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建议——

1.成绩优秀的学生

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,备考的主要目的是以防万一。他们是钢丝上的舞者,强手竞争不得有半点闪失,一定要稳中求胜。对优秀学生来说,高分段的竞争非常激烈,考生应注意发挥稳定。保持稳定的心态,稳扎稳打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就是成功。优秀的学生需要自我解压。做到情绪的稳和发挥的稳,不要出现意外情绪,调整好考试状态。

2.成绩普通的学生

对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来说,他们要成为赶考大军中的强者。在最后的复习阶段,查漏补弱,将不该失去的分找回来,扎实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。成绩中等学生的基础相对不扎实。每次考试结束后应着重关注失分点,就像渔网一样,捞到的就是提高的分数。要重视每一次模拟考试,认真分析错题的原因,总结经验。失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好事,所以,面对模拟考,家长不要紧张分数的变化,扎实才能带来飞跃。

3.成绩困难的学生

对学习成绩困难的学生来说,他们要成为背水一战的勇者。一定要以信心面对,不放弃,不抛弃,以顽强的勇气坚持到最后。有部分学生到最后,甚至都不想去学校读书了,这其实是没有信心的表现。不管何种情况,不到最后都不要放弃。家长无论如何都要给孩子信心,千万不能放弃。当你放弃,奇迹是不会发生的,机会不会留给已经放弃的人。当下,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,每个人都有出路。

了解4种心理状态

1.心理健康者

他们有信心、有能力、有目标、有方法,带着适当的压力迎接中高考的到来。对于这样的孩子,家长给予陪伴与激励就是最好的行动。

2.心理紧张者

这类学生普遍存在想赢怕输的心态,常常担心万一,万一时间来不及怎么办?”“万一试题很难我没复习到怎么办?”“万一我发挥不好怎么办?很容易出现紧张的心态。对于这样的孩子,家长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,合理期望,消除顾虑,发挥出正常水平。

3.心理焦虑者

他们常常害怕考试,在考试过程中,心跳加快,手颤抖,头脑空白,思维中断。对这样的孩子,家长一定要多加安慰,求助学校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减压,通过认知调整,行为训练,改善情绪,提高应考的能力。

4.心理障碍者

部分考生存在考试焦虑,表现为:有些题目会做但还是不停地担心,甚至出现强迫行为,看书的时候总是在看同一页;看上去在学习,其实没有看进去。在生理上表现为:容易拉肚子,容易感冒发烧。遇到这种情况,家长看到后要找心理老师对孩子进行认知的辅导和干预。心理疾病:如长时间反复看一道题目,就怕出错。在考场上昏厥。因担心考试,重度失眠等。家长在遇到更为极端的情况时,应果断中断学生应考,进行治疗,身体比高考更宝贵。

采取5类补习方法

1.自查自补

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制定复习计划,对课本知识进行细致梳理,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复习。

2.自查他补

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制定复习计划,对课本知识进行细致梳理,发现自己不懂或频发错误的知识点,求助老师进行针对性补习。

3.他查自补

通过做外校、外区试卷,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,进行强化练习。

4.他查他补

通过做外校、外区试卷,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,寻找补课教师,做针对性补习。

5.双查双补

既跟着学校复习节奏,有挤出时间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进行复习,既自补又请老师指点迷津

不管是自补还是他补,其实要补的是信心、方法和知识。家长也不要让孩子门门补、全面补,没有针对性的补习,只能落得一个劳命伤财的结果。

掌握6种沟通要诀

1.不说伤孩子自尊的话

比如我看你没戏我看你考不上以前不努力,现在着急有什么用等,这些都是造成考生心理波动的忌语。

2.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

有位家长表示,自己孩子在第二天考试前,想给爸妈烧一顿饭。这是一种逃避的心态,可以理解为用烧饭逃避学习。家长在读懂孩子心理后,要及时帮助调整。比如让孩子出门散散步放松一下再继续看书。

3.用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谈

与孩子做朋友,让孩子感到轻松自在。

4.做孩子的顾问

比如在填报志愿选专业时,家长不要以命令的口吻说我要你读XX专业,这样不顾他的兴趣,学生即使进了大学也很难获得成就感。

5.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

家长不要人盯人,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。孩子在房间复习,不要一会儿查岗,一会儿递水。给孩子空间是尊重的表现。

6.沟通不畅用书面交流

万一家长和孩子发生语言上的矛盾,建议用纸笔和短信等方式进行书面沟通,这样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。

解答7个疑惑问题

1.临近考试孩子表现疲沓怎么办?

家长要分析具体原因,是身体疲劳?还是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缺乏信心?或者是情绪低落对高考焦虑担忧?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解决。

2.模拟考成绩出现波动怎么办?

由于模拟考试试卷难度与风格有所侧重,考生在每次考试中的适应度不同,出现成绩波动很正常。家长要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每次失分的原因,让孩子重点关注考试能力的提升,在每场考试中都有所收获。

3.临考前孩子失眠怎么办?

考生出现失眠情况时要顺其自然。一晚上不睡第二天高考也是没问题的。失眠时,人躺着不消耗体力,但是焦虑会影响体力。所以不要太过焦虑,放松心态,可以听些轻音乐。避免两点错误做法:1.吃安眠药;2.陪睡。有家长焦虑孩子的睡眠,巴不得陪着睡,这会让孩子心理产生倒退,退行到婴儿状态,使他们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。

4.考试期间丢了准考证怎么办?

记住你的考生号(就是高考报名号)和准考证号(如果记不住,可到班主任处或教务处查询),带上你的身份证和学校开具的证明,去当地教育局招生办补办。如果考试当天丢失,要在第一时间和考点的学校老师、带队老师讲明情况,争取先进考场考试,然后再委托家人、老师及时补办,以免影响下一科考试。

5.某门学科考砸了怎么办?

有时考生会觉得自己考砸了,其实有可能是本次考试难度大,试卷难度大,对大部分考生的影响是一样的。让孩子不要太在意某一门考得怎么样,而是考完一门放下一门,集中尽力准备下一门考试。不要让自责的情绪影响下一场考试。

 

6.考试期间孩子生病怎么办?

对一般性的感冒或过敏等问题,家长不要过分紧张,在适当服药后,按常规进行休息和应考。不要进行负面暗示:身体不好,肯定影响考试等。对严重疾病,要及时治疗,把对考试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
7.遇到突发事件影响考试怎么办?

如果遭遇暴雨、堵车等突发事件,家长要安慰孩子,不要惊慌。同时自己也要冷静对待,随机应变,积极求助。事前做好充分准备,也可以避免这类意外的发生。

提出8条实用建议

1.调整作息忌通宵达旦,保证考生有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。

2.营养均衡忌大鱼大肉,在备考期间要注意营养和卫生。

3.适当锻炼忌激烈运动,防止打球等引起意外骨折。

4.外松内紧忌焦虑唠叨,保证正常的家庭氛围。

5.积极暗示忌责备否定,多鼓励孩子,树立他的自信心。

6.欣赏激励忌彼此埋怨,多看到孩子做得好的方面进行鼓励。

7.保持平和忌期望过高,超常发挥是可遇不可求的,我们要追求的是避免失误,正常发挥。

8.家庭和睦忌夫妻争吵,家长的态度要一致,相互埋怨与指责,只能造成孩子无所适从。

明确9点温馨提示

家长做到三尊重

尊重孩子的生理规律,防止主观干涉;

尊重孩子的应考习惯,防止强 行指导;

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,防止偏激教诲。

家长做到三陪同

陪同孩子用餐但不陪同睡眠;

陪同孩子运动但不陪同复习;

陪同孩子聊天但不陪同赶考。

家长做到三适度

适度期望——自信和谐、避免对立;

适度关怀——理智冷静、避免急燥;

适度照顾——外松内紧、避免过度。


分享到